返回列表 发帖

《白衣飘飘的年代》--回忆桂电

  桂林山水的迤逦清秀早已闻名于世,我有幸在桂林渡过了人生中重要的四年,我很多关于青春的回忆几乎都与桂林有关。
                 
  (一)桂林山水 春雨 米粉
                 
  春天不能下雨,下了雨就会很冷。这种感觉多年前就强烈体会过。桂林的春天总是多雨,印象中那里的春天就是在绵绵细雨中渡过。在桂林生活了四年,对气候的体会就是多雨,实在是多,尤其在春天。常常整个春季都在飘着像雾一样的雨。我们只能把衣服高高地晾在宿舍里的绳子上,那时候衣服都是被这样晾干的,宿舍里永远都是湿漉漉的,从外面推门进来眼前全是裤腿,我们便在裤裆下来来往往。
                 
  自从离开桂电以后,我常在如今的城市里怀念那种雨雾朦胧的季节,怀念我在的那一季季春秋。学妹去了趟母校,我问学妹,西区校园还在吗?据我所知母校的版图越来越大,在桂林的东郊――尧山的脚下开辟了一大块地,计划在校学生达到两万人……母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着。
                 
  我想,关于桂林,很多人对她的印象莫过于她的山水之美。七星岩的博大,芦笛岩的奇幻,骆驼峰的传神,以及叠彩山石刻的精美、伏波山轶闻的趣逗、象鼻山传说的蕴涵……桂林的山以俊秀、奇丽闻名,无需连绵起伏的磅礴气势,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独立山头像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看似互不相干,却又相得益彰。尤其是雨雾朦胧的季节,那些薄雾缠绕的山头,不经意间使人置身于那美妙的悠仙地带。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到阳朔的八十公里的漓江水路是桂林山水的精华,畅游在漓江沿线,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仿佛耳边萦绕,漓江的水清澈灵动,这么多年了,她常在我心里流淌。
                 
  对于我来讲,最让我留恋的却是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是所有在桂林生活过人的情结,母校西区门口的两家米粉店,是我常去的地方。新鲜的米粉在汤锅里滚过,加卤水和薄薄的牛肉、锅烧,或者是浓香的牛楠汤,香味扑鼻,入口细腻芳淳,食客如云。如今我居住的城市里依然有桂林米粉店的存在,但这些并不正宗的米粉店只能勾起我对桂林往事的无限怀念。“老板,二两米粉,来点锅烧!”——离开以后,很多年没有这样讲过了。
    
  (二)方言 南方文化与狗肉
                 
  在桂林,有一个习惯,这里的本地同学都洗冷水澡,他们叫“冲凉”,我也就跟着他们,硬着头皮,冲了几年的凉,不分夏冬。毕业几年后碰到一些老同学,问及是否还保留冲凉的习惯,没出意料的是至今没有一个人坚持冲凉至今。
  说起“冲凉”我想起“单车”,南方的同学习惯把“自行车”说成“单车”,我刚开始不习惯,我借一个南方同学的自行车用,我说把自行车借我用一下,他说单车在楼下,我说你现在不用自行车吧,他说单车钥匙在这里啦。就这样我硬是被逼成了改说自行车为“单车”了。可是工作以后,我发现除我以外没人把“自行车”说成“单车”的,我又花了很长时间给逼回了“自行车”,这个城市没有“单车”和“冲凉”的说法。但有人提到这两个词汇时,我会在瞬间回到从前。
                 
  桂林的方言同样很有谐趣,开始时我很不适应桂林话,比如买香蕉时,要问老板“好多钱一斤?”(多少钱一斤?),他会告诉你“卤(音)毛”(六角)。他说“你要好多?”意思是“你要多少?”而并不是你要很多的意思。
                 
  这些桂林口音代表着桂林这座城市浓郁的南方特色。“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桂林山水的灵性孕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雅士,同时桂林的文化也在我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明清时期,桂林是岭南的文化中心;民国时期,桂林为风云际会之地,孙中山曾在桂林的王城设大本营誓师北伐。抗战时期,郭沫若、茅盾、巴金、徐悲鸿等在桂林从事文化与创作活动。“人因地而扬名,地因人而增色”,历史上许多“中州伟人硕士,或择迁之经从,或宦游之侨寓”,在桂林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为了在桂林留下更多的“足迹”,我后来自己买了单车,主要是出行方便,周末的时候我们常“自驾游”去周边的景点游玩,骑单车最远的是去青狮潭游玩,回来时还品尝了著名的“灵川狗肉”,“灵川狗肉”在当地比较出名,将狗肉在干锅内加入各种调味品爆炒,吃了一半后加入高汤就成了火锅的底料。桂林人把朋友称为“狗肉”,尽管后来我拒绝再吃狗肉,但我对灵川狗肉的回忆不在于对狗肉本身的怀念,更多的是留恋那些渐行渐远的白衣飘飘的年代。
                 
  骑着单车沿金鸡路西行,直达七星公园拐几个弯便到了解放桥。著名的象鼻山就位于解放桥的一侧,而人文荟萃的师大将独秀峰环抱期间,在解放桥上放眼四周,桂林的灵与秀顿时变得格外的清晰。傍晚时我们常在漓江边烧烤,围坐在篝火边开始着属于青春的畅想。

(三)新旧桂电 花开两枝
                 
  如果说桂电如今的新校区犹如漂亮的女生楚楚生辉,那么西区则是白发的先生――内涵深厚。在我们离开后的不久桂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桂林城变得格外的漂亮和大气,母校的建设也日新月异,除了硬件条件上远远优于我们当初,在学科建设上更是遍布开花。学校现有15个教学单位,设有39个本科专业,分别隶属于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6大学科门类。有3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具有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资格,学校拥有7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8个科学研究机构,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桂电虽然建校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但经过年轻的桂电人的不懈努力,新桂电正朝着一流的重点大学迈进。
                 
  桂电的电子技术和机器人在全国大赛中常捧一等奖回来,难怪那时就有人将桂电称为广西“小清华”。客观上,桂电的毕业生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一带非常紧俏,每年都有几百名本科生被华为、中兴等企业据为己有,这是我曾经始料未及的。
                 
  一方山水一方人,桂林其他的兄弟高校同样灵秀动人,各具特色。桂林的高校在西南一片影响深远,三里店的广西师大、桂林旅专,六合路上的桂林工学院,尧山风景区的桂林航专,此外还有医学院、陆军学院、空军学院等等,尽管她们在桂林山水的滋润下内敛了几分,但综合的实力和强劲的就业优势使得每年涌往桂林的学子受益匪浅。
                 
  回忆母校,让我感念的是那校园里浓密的桂花树,正对西区大门的是那条通往女生宿舍的“主干道”,两傍茂密的桂花树将这条通往女生宿舍的幽深老路遮掩得不见天日,想想,通往女生宿舍的老路被搞得这么严密,自然有多少故事犹如滚滚江水向东流啊。我知道在我们离开后的多年里,那里依然有爱情在游荡。
                 
  尽管我们那时一直被学校安排在西区陈旧的校舍里,但内心里还是不太情愿离开西区,客观上我在那几年里始终与西区纠缠在一起。纠缠在斑驳的篮球场上,纠缠在西区男生3号楼208宿舍里,纠缠在周末女生宿舍楼下。那个管理男生宿舍的阿姨曾经在我毕业一年以后还能叫出我的名字,这让我七年前重返校园时,着实感动了一把。还有3号楼斜对面小卖部的年轻女老板,还有西区门口小商店里冲洗照片的女主人,附近邮局里那个永远微笑的留着络腮胡子的小伙子……这些人至少在我所在的那四年里与我共同见证了四年时光的流逝。我不奢望他们能够记得我,这么多年了,或许回去时我记忆中的那些场景早就不在了。我有时也想,即使哪天突然在街头碰到,他们其实根本也不记得我了,我也不会主动去介绍我是那一届某某,就当是陌生人吧,从前的从前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总有青春要散场,人生总在这样地轮回,我没必要去纠缠什么。以一个微笑送给他们的背影,然后转过身去,步入茫茫人海。

本文摘自泡网俱乐部—不停地跑—关于桂林那些记忆
专注于自我的兴趣和理想

回复 1# atux 的帖子

看得是北方人写的~~

TOP

是呀,有时候离它远了
站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角度的时候,点点滴滴,会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
而现在,我们每天还是就那么上课,下课,交际,吃饭睡觉…
这个季节,桂花也香了
或许现在我们都不会觉得这些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多年之后,当我们身处另一方水土时
会忍不住在这同样的季节里想回来重温这个城市、这个校园里独有的芳香
专注于自我的兴趣和理想

TOP

回复 1# atux 的帖子

或许离别后 才会有怀念 至少现在我对桂林和学校没什么感觉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