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边社区—论坛's Archiver

webyucn 发表于 2008-7-8 15:01

奥运火炬传递----呼和浩特站

[img]http://images.beijing2008.cn/20080708/Img214440579.jpg[/img]
末棒潘刚点燃圣火盆 官方网站 范帆摄
  奥运官方网站7月7日讯 上午10点40分,随着最后一棒火炬手——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公司总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刚在如意开发区广场点燃圣火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呼和浩特站圆满结束。今天下午,奥运圣火团队将转场前往鄂尔多斯,“和谐之旅”明天将继续在鄂尔多斯上演。
  上午9点7分,随着巴特尔在内蒙古博物院民族团结宝鼎广场起跑,北京奥运圣火接力开始了在塞外青城的传递。208名火炬手高举“祥云”火炬,心手相传,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市传递激情和梦醒,传递和平与友谊。火炬所到之处,都收到了热情好客的呼市人民的热烈欢呼和呐喊。
  奥运圣火在内蒙古博物院民族团结宝鼎广场起跑后,沿市政府十字路口向南、东二环、国际会展中心、敕勒川大街、呼市公安局、内蒙古政府十字路口向北,然后到达终点如意开发区广场,总里程为6.2公里。最后,在终点如意开发区广场举行结束庆典仪式。一路上,热情的呼市市民在火炬大道两旁排成了望不到尽头的长队,激情四射地为奥运火炬加油诸位,为北京奥运高呼呐喊。
  6.2公里的传递路线上,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呼市人民还将为大家奉献精彩的节目:新城区200人的满族舞、300人蒙古族舞,回民区将有100人回族舞蹈、100人蒙古舞蹈、100人气功扇、50人威风锣鼓,玉泉区将有400人腰鼓、120人安代舞、702人武功扇……
  最为精彩的是,传递路线上还出现了看见草原骏马和精美的帐篷,让人们一饱眼福的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了解了大草原的迷人风采。
  奥运火炬在内蒙古传递三天,共四个城市。明天呼和浩特市传递活动结束后,奥运圣火团队将转场前往“河套文化”发祥地——鄂尔多斯,9日上午8点半,鄂尔多斯市的火炬传递将从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宫门前广场起步,穿越成吉思汗广场至气壮山河广场,4公里的行程结束后乘车前往康巴什新区入口处继续传递,终点在新区成吉思汗广场,第二段行程3.2公里。传递主题为“绿色之旅”,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传递激情和梦想,传递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蒙古文化。
  9日下午2点奥运火炬将继续在包头上演“和谐之旅”,火炬将沿钢铁大街向西直至阿尔丁广场,穿过这座拥有 “草原钢城”和“稀土之都”美誉的城市,总传递距离约为4.3公里,传递主题为“文明之旅”,充分显现现代工业文明成果。
  10日,火炬将在内蒙古最后一站“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赤峰。上午8点半在赤峰市新区车泊尔民俗广场举行起跑仪式,围绕新区传递至市民广场举行结束庆典仪式,里程约6.2公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敕勒川》中提到的敕勒川,即现在的土默川平原。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就坐在这美丽的土默川平原上。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她位于华北北部,北枕阴山,南濒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真实地记录了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显示了塞外名城的古老神韵。
   呼和浩特土地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9平方公里,现辖四区、四县、一旗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总人口258万,市区人口 150多万,是一座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 21 条,中小型水库 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以及源于大青山、蛮汉山沟谷的几条季节性河沟。受构造、岩性及地貌的控制,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埋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 60 余处,矿种 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席力图召、清真大寺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托县南胡、武川李齐沟、白二爷沙坝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